李白李白虽然自蜀入京求仕没有成功,但是这次却大开了他的眼界,激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,因此,他已经不能安心地再蛰伏在故乡,要决心到外边闯荡世界。
仗剑远游李白一行从青莲乡向西,乘船沿岷江南下,不久便到了嘉州乐山县江面上,这里是峨眉山通向成都府的要道,往来人多。
李白早晨上岸在这里休息,遇见了一位名叫广浚的僧人,刚从峨眉山下来为他饯行。
原来,峨眉山半山,有著名的万年寺,历史上叫普贤寺或白水寺,寺中供奉普贤菩萨。
广浚是寺中的著名僧人,善于弹琴。
李白登览峨眉山赋诗,他早闻李白的大名。
峨眉山这次他知道李白要远游,便下峨眉山,给李白奏了一首《高山流水》的古曲,以表示送行。
僧人浚落珠一样的琴声使李白听得如闻万壑松风在响,陶醉在琴声中,不觉时间到了秋云暗淡的傍晚。
他感激斯人的厚意,写了一首《听蜀僧浚弹琴》诗相赠:《听蜀僧浚弹琴》李白与僧人浚相见的地方,有一条平羌江从西边流来汇入岷江,别了友人后,李白就停泊在这条江上,当时正是秋高气爽的晚上,天气分外清静。
这时,李白在船上举头向西南望去,只见幽暗的峨眉山上,秋夜里斜挂着半圆的月亮。
由此他想到自己一别这里去三峡,家乡峨眉山月的美景再也看不到了,于是提笔写了这首著名的《峨眉山月歌》水中月明朝人王士祯,又名王凤洲,是个诗词评论家。
他评论此诗“此是太白佳境,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、平羌江、清溪、三峡、渝州,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也,可见此老炉锤之妙。
“老炉锤”的意思是老到的炉火之锤,比喻李白写诗技巧,在青年时就成熟了。
过了瞿塘峡将入巫山时,他被巫山上的朝云迷惑住了。
加之历来有关三峡的神话传说比较多,所以他要在这里下船观看巫山朝云。
战国时楚国的宋玉曾经写了《高唐赋》,把这里神话了一番,对后世影响很大。